三十多年來,隨著我國人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建材工業也在迅猛發展。建材工業走完了發達國家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歷程,成為國民經濟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產業。與此同時,傳統建材行業作為一個資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大,環保問題突出的產業,其發展模式和方向不斷引發人的深思。
在新常態形式下,國民經濟將實行中高速增長、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的穩定發展模式。毋庸置疑,傳統的建材工業發展模式將受到巨大的挑戰,增長速度和增長方式會面臨很大的調整。總體判斷是:傳統建材增長空間不大,著力于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而具有安全、環保、健康、節能、智能等概念的綠色建材將得到長足發展,成為行業增長的推進器。
新常態的第一個特點是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過去十年,得益于國家基礎建設投資和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建材工業的增長速度也一度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其中,主導建材工業的水泥、玻璃等傳統行業盡管產能已嚴重過剩,但是在國家宏觀經濟的政策刺激和收購兼并的利益驅動下,仍維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新常態的第二個特點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放到建材工業來看,就是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是要以犧牲利益為前提的,要陣痛之后才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靠自發行為完成調整是不可能的,動力不足,壓力不夠。以水泥為例,國家發改委早在2008年就開始調控,列為產能過剩產業,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政策。但是直到2014年,當年建成投產的水泥熟料生產線仍有54條,總產能7000多萬噸,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拉動了基礎建材的投資,使地方新上或擴產項目的欲望依舊強烈。結果就是高速增長掩蓋了結構性矛盾,客觀上為傳統建材提供了保護傘,遏制了新興綠色建材的發展。
新常態形式提倡的結構調整,是以降低速度、優化結構為前提的。以GDP論英雄時代的終結,給了綠色建材翻身和發展的重大機會,將會成為建材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分水嶺。
新常態的第三個特點是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傳統建材技術成熟,工藝定型,創新的空間有限,而綠色建材屬于新興的產業,在產品、技術、工藝、裝備上都存在廣袤的創新空間。與其他產業類似,綠色建材產業在創新道路上也一樣面臨一些障礙:體制、機制和觀念。新常態形式提出的混合所有制,在阻礙創新zui大的體制問題上會有較大的突破,并進一步影響創新過程中的機制設計。至于觀念的轉變,需建立在體制機制轉變后形成的價值觀的基礎上,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要素和投資驅動的增長方式將逐漸終結,帶有創新基因的新興綠色建材產業在新常態形式下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轉自http://news.jc001.cn/16/0603/910024.html